锡伯族音乐的分类
1、锡伯族音乐主要分为民间歌曲、器乐曲和宗教音乐三类。民间歌曲包括塔勒伊乌春、安塔青乌春、沙林乌春、阿巴拉西乌春、菲散布热乌春等,其中塔勒伊乌春是锡伯族民歌的典型代表,主要在节日和劳动中男女即兴编词对唱,歌词形成上短下长两乐句,下句后半部是上句后半部严格的下五度移位。
2、锡伯族音乐主要有民间歌曲、器乐曲和宗教音乐等3类。民间歌曲 有塔勒伊乌春、安塔青乌春、沙林乌春、阿巴拉西乌春、菲散布热乌春等。塔勒伊乌春 田野歌。亦称“吾欣乌春”、“盖伊乌春”,是锡伯族民歌的典型代表,为数颇多。这类歌曲无固定歌词,大多在节日和劳动中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
3、锡伯族的戏剧音乐分为平调和越调两种。平调历史悠久,是锡伯族在东北时期就演唱的音乐;越调则是在锡伯族西迁后与汉族往来后形成的,其中包含汉族音乐的成分。平调和越调以三弦的定弦为准,平调低,越调高,各有不同的曲调。锡伯族的戏曲音乐既有自己的特点,又融合了陕西、甘肃一带流行的郿鄠音乐的成分。
4、锡伯族的音乐分戏剧音乐和说唱音乐两部分。戏剧音乐(锡伯族称秧嘎尔牧丹)又分为平调和越调两种。平调的历史悠久,是锡伯族在东北时期就演唱的音乐,而越调是锡伯族西迁,和汉族开始有了往来以后才形成的,其中有汉族音乐的成份。
5、锡伯族的民间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内容四类: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 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咏唱对象广泛,无固定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 曲调进步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方面具有独特特点。
东布尔的历史
1、由于锡伯族与汉族、哈萨克族杂居,大众睦邻友好相处,文化上相互往来特别密切,因此才出现了吸收汉族三弦的上半部、哈萨克族阿肯东布拉的下半部。在这两种乐器相结合的基础上创制出属于锡伯族的新型弹弦乐器东布尔,这在我国是罕见的。
2、然而,历史的转折点来临, 安宁解放为锡伯族带来了曙光。他们摆脱了苦难,翻身成为了自己的主人。1954年3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这一个寓意粮仓的地方,标志着锡伯族社会生活的新篇章。随着自治县的建立,锡伯族的生产和经济得到了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进步。
3、由于锡伯族与汉族、哈萨克族的紧密交流,他们的文化交融特别显著。这种交融体现在音乐上,锡伯族吸收了汉族三弦的上半部分和哈萨克族阿肯东布拉的下半部分,创新了自己独特的乐器——东布尔。这种结合了多元文化元素的弹弦乐器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彰显了锡伯族文化的丰富和多元。
4、东布尔是锡伯族弹拨弦鸣乐器。锡伯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锡伯人能歌善舞,民间音乐丰富优美,民歌和舞蹈是大众的普遍爱慕。东布尔,是锡伯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它是在汉族三弦和哈萨克族阿肯东布拉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乐器新品种。
5、da1。它拥有两个八度的音域,音色圆润且音量明亮。左手使用类似三弦的指法按弦,右手则结合东布拉的弹奏技巧,通常同时弹拨外弦(旋律线)和里弦(和声线),有时里弦也会承担旋律部分。虽然东布尔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它已经成为锡伯人深爱并广泛使用的乐器,成为了他们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锡伯族音乐结构
1、锡伯族音乐结构具有鲜明特色,说唱音乐形式简洁明快。大部分曲目以单乐段构成,易于记忆和流传,其中常见的是上下两句形式的单乐段。音乐节奏方面,以2/3/4/4等单一拍子为主,简洁明快。锡伯族音乐的调式种类繁多,是其民间说唱音乐的一大特点。
2、锡伯族说唱音乐曲式结构简单,大部分曲子以单乐段构成,便于记忆和广泛流传。常见的是上下两句的单乐段,节拍以2/3/4/4等单拍子为主。调式种类特别繁多,是锡伯族民间说唱音乐的一大特点。说唱音乐丰富多彩,包括田野歌曲调、蝴蝶歌曲调、海兰格格曲调等多种曲调。
3、锡伯族民俗歌曲的曲式结构丰富多样,部分采用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这些歌曲反映了锡伯族的多元生活场景,包括丧葬仪式中的《哭葬歌》,婚姻习俗中的《说亲歌》、《哭嫁歌》和《劝嫁歌》,劳动生活中的《四季歌》,游乐活动中的《刁羊歌》,以及体现尊重长者的《尊老歌》和信念方面的《喜利妈麽歌》。
4、锡伯族说唱音乐曲式结构简单,大部分曲子以单乐段构成,因此记忆特别方便,又便于广泛流传,常见的是上下两句的单乐段。节拍以2/3/4/4等单拍子为主。然而,调式种类特别繁多,这是锡伯族民间说唱音乐(民歌)的一大特点。
5、锡伯族的民间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内容四类: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 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咏唱对象广泛,无固定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 曲调进步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方面具有独特特点。
东布尔的著名曲目
1、东布尔不仅常用于独奏或合奏,它还是锡伯族民间歌曲和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较著名的乐曲有:《沙 登》、《多路尔》、《阿克苏尔》、《锡伯贝楞》、《乌兰克贝楞》、《蒙古贝楞》和《蝴蝶舞曲》等。东布尔,是锡伯族人民的骄傲。
2、曲目主要有《自来》《一纸》《趁堂》《心肝》《为君》五大套。 谱:亦称“大谱”,即器乐套曲。有琵琶指法,传统有十二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著名的套曲有《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四套,简称“梅、走、归”。
3、曲目主要有《自来》《一纸》《趁堂》《心肝》《为君》五大套。谱:亦称“大谱”,即器乐套曲。有琵琶指法,传统有十二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著名的套曲有《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四套,简称“梅、走、归”。
4、唇振气鸣乐器包括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等多种乐器。 嗓振气鸣乐器主要是合欢箫。
5、最为著名也最常见的苏格兰高地风笛(The Great Highland Bagpipe)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据说起源於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后来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也常常采用。现在西欧、东欧各国用得比较多,印度、巴基斯坦也有这种乐器。
锡伯族民歌的介绍
1、《亚齐娜》是锡伯族古老的民歌。以它欢快优美的曲调,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锡伯族先民在嫩江、松花江畔的原始劳动的情景。《锡伯族由东北西移时之离乡曲》是一部记叙有实、有据的不朽史诗,尤其是为锡伯人树立坚不可摧的人生观,并代代传颂。
2、锡伯族民歌,是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广泛流布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 锡伯族人群众中。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分为田野歌、生活习俗歌、儿歌和叙事歌。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特别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
3、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 的历史事件的歌曲。这与锡伯族人所担负的独特历史使命及由此构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极大关系。一般旋律极精练,比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海兰格格》、和《三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