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有几种表达方式
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然而,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鲜明,把想法内容表达得更深刻,也经常运用其他表达方式。这里说说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影响
语:判断文章或段落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并分析其影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下面是我为无论兄弟们收集整理的写作聪明,希望对无论兄弟们有所帮助。
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技巧,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技巧、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想法情感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技巧(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考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技巧,又称艺术手法。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技巧,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进步变化经过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①介绍事件发生、进步经过。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影响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天然,能自在地表达想法情感,给读者以诚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在。
2.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务发生、进步的顺序来进行叙述。这种写法可以使事务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接着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天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影响: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技巧上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我们需要着重了解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①肖像(外貌)描写
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如《卖炭翁’里面的“两鬓苍苍十指黑”,可以看出卖炭翁生活艰难,比如说,一个人“衣衫褴褛,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无情的皱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生活比较操劳、艰辛;一个人“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养尊处优,生活腐败;一个人“纯净的眼神”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心地纯净、无邪等。
影响: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情形、××想法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
一个满嘴粗话和一个满嘴“之乎者也”的人必然是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可能一个对生活满腹牢骚,事事不顺利的人;后者可能一个聪明分子,略有些迂腐。我们知道一个聪明分子、一个暴发户、一个屠夫、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他们说话都是不同的味道和腔调。语言描写也可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比如说,一个人讲话结结巴巴,说明他或者紧张,或者心虚,或者害怕等等;最终,语言描写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人,一般都开朗外向;说话总是要仔细斟酌的人,必然是谨慎小心的。由此类推,因此,语言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要道。
影响: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灵魂质量。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进步。
③行动(动作)描写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等。心理学上说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一些动作来表现出来,比如说紧张的时候会绞手指,撒谎的时候常常眼神游离等等,从一些细微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当时的心里情形,小编认为‘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斯基就用脱衣服和穿衣服来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尴尬。为什么说动作描写反映个人素质呢道理很简单,吃饭乱扒的人和吃饭的时候总是慢条斯理,有章有法的人,个人素质必然不同,叼着烟,翘着二郎腿的和那些危襟正坐的人必然不同。
影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灵魂质量。推动了情节的进步。
④心理描写
我们下面看一段心理描写:
“刘宁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送不送这个礼呢送吧,实在是丢人,良心上觉得过不去;不送,孩子升学的事务到底怎么办才好”
这句话就是心理描写,答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个心理情形概括出来: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反映了刘宁当时对于是否送礼的矛盾心理。
因此心理描写是写出了人物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的心理。
影响: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想法,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质量。
⑤神态描写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例如“他的脸噌地红了”、“芳芳的眼帘垂得低低的,一颗斗大的泪珠滑落”这样的句子都属于神态描写,神态的变化可以反观到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比如“脸红”这一变化可以反观到“他”当时害羞的心理情形;“眼帘垂得低低的”可以看出芳芳当时的悔恨和懊丧。
⑥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分为天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天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环境中的天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天然环境描写通常有四种影响:
①渲染某种气氛
②烘托人物性格
③突出中心
④推动故事务节进步。
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气氛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
1、人物描写的影响及答题思路:
这是什么描写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1)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灵魂质量。
2)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心理(或情感)。
2、环境描写的影响及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影响一般有下面内容几种:
1)渲染_______的气氛,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
2)烘托文中人物________的心情。
3)抒发作者________的情感。
4)推动故事务节的进步。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刻、地点、社会背景等。
6)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灵魂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务。
(三)议论
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影响有: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影响,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想法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小编觉得,一般是为了进步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想法,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影响。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小编觉得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影响,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说到底,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难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影响,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小编觉得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四)抒情
它是作者在记叙经过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情感,是作者想法、见解、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它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
影响: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①直接抒情
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感。
如《最终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了最终一堂课后,在“我”充分感受到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之后,在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这最终一堂课,我真忘不了!”表达了内心那种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阅读时只有把这种情感的依据掌握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深情。
直接抒情还可以直呼抒情对象,这样抒情显得更亲切、明快,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黄河颂》这样的句子:“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几许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②间接抒情
即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情。作者往往把情感依托于叙事、绘景、状物、说理,在叙事、绘景、状物和说理中抒发情感,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在叙事描写议论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与熏陶。
(五)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情形、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为了把事务讲清楚,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一般不常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