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为何狂买黄金?三大缘故揭秘金价暴涨
黄金价格为何屡创新高?
最近黄金价格涨势如虹,屡屡刷新历史纪录,让不少投资者直呼”看不懂”。黄金这波上涨行情背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全球央行的大规模买入行为。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到1136吨,创下55年来新高。究竟是什么缘故让各国央行纷纷抛弃传统外汇储备,转向”囤金”呢?
缘故一:对美元体系信赖危机加剧
长期以来,美元都是全球央行最主要的储备资产。但近年来美国债务难题日益严重,加上频繁使用金融制裁手段,让各国央行开始重新思索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事件更是给各国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美元资产存在巨大风险。
“与其把钱存在别人口袋里,不如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一位不愿具名的央行官员这样描述当下的心态转变。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背景下,亚洲民族央行购金最为积极,中国、印度等国都在持续增加黄金储备。
缘故二:全球通胀高企催生避险需求
新冠疫情后,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20年初的4万亿美元飙升至近9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印钞”行为,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全球性通胀。
面对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黄金作为传统的抗通胀资产天然受到追捧。历史数据显示,在高通胀时期,黄金往往能跑赢其他资产。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可能出现的货币贬值做准备。
缘故三: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地缘政治冲突、债务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下,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价格更加凸显。与股票、债券等资产不同,黄金没有信用风险,也不会由于某个民族的政策变化而贬值。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新兴市场民族央行购金梦想尤为强烈。这些民族往往经历过货币危机,对金融风险更为敏感。通过增加黄金储备,它们希望能增强本国货币的稳定性,减少外部冲击的影响。
黄金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面对央行的持续买入,市场普遍看好黄金中长期走势。全球黄金协会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黄金储备将继续增长。不过投资者也需注意,黄金价格波动较大,不宜盲目追高。
普通投资者若想配置黄金资产,可以考虑黄金ETF、积存金等相对便捷的方式。但无论怎样配置,都要控制好仓位,避免单一资产占比过高。毕竟,就连央行增持黄金也是出于资产配置多元化的考虑,而非完全替代其他资产。
黄金的这轮上涨,反映的是全球货币体系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各国央行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现有体系的担忧,而这种担忧短期内恐难消除。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作为”货币锚”的价格或将持续得到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