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摄影中的几种常见的布光方法是 产品摄影中的几种常见的布光方法 产品摄影的要求
一、产品摄影中的几种常见的布光技巧
根据我的经验 其实直接打光效果并不能特别理想反而会有反光等
我建议你将闪光灯调至大功率并对天花板进行反射式闪光 用跳闪的方式
获得均匀的布光
我长期拍摄鞋类和数码产品 希望你能成功!
对于拍摄静物,再普通的机器都可以拍摄出好的效果
主要有下面内容几点请注意
1.光线影响,尽量选择白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拍摄,如果只能晚上拍摄,或者光照条件都不太好,请多用几盏节能灯进行照明,或者使用三脚架,不要用闪光灯拍摄
2.相机设置尽量设置为程序曝光模式,选择最低的iso,手动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模式,不要采用自动档
3.对焦方式,选择单按 且固定使用中央对焦点,每个相机设置不同 请参看你的说明书,设置好之后会变成使用相机屏幕正中心的一个方框来对焦
4.拍摄距离低于50cm时,就一定要打开微距模式了(一般为一个小花的按钮).
5.拍摄时先用中央框对准需要聚焦的物体 半按快门 当聚焦成功后,不要松开快门,这时候你可以左右移动相机,让拍摄物处于你想要的画面位置,再完全按下相机快门,这时才拍摄成功.聚焦后不可再前后移动相机.
二、摄影有几种布光?
摄影布光千变万化,每个摄影师的艺术理念也不同。从俺收藏的资料看,但总体有下面内容几种:
1、三点布光:在表演区内,人物布光由主光、逆光、辅助光三部分组成,逆光的位置可以随意变动的。它可以是一盏正背面的灯,也可以是一盏或两盏侧背面的逆光灯。
2、双主光表演区布光:给相机大部分位置提供主光、辅助光和某种逆光,使各种位置都能表现出主要光源,它可以把表演区分为两个区域,采用单逆光或双逆光。
3、软正面光:用一种全面的足够的底光照明整个场面,这样可以避免任何表演区可能出现的曝光不足的难题,并可限制色调反差。一般来说,拍摄人物看来比较清晰,然而效果比较平淡,有时是靠色彩区分各个平面,但看起来仍不理想。如果从一侧突出软光,而不是均衡分布全面照明,那么人物的基本造型就得到了改善。再增加逆光灯的照明,会增加人物造型,特别是从斜角度拍摄,这种效果非常明显。
4、侧主光:沿布景两侧的硬光提供主光和逆光,用软辅助光从布景正面照明。这种照明技巧处理比较复杂,在布景正面的关键角度采用软光作为底光,这样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效果。再根据局部表演区的需要沿侧面布几盏聚光灯。从许多摄象机来说,这些灯变成了角度适当的主光和逆光。对于斜角度的摄象机来说,它们是正面光,对于拍摄侧面的正面摄象机来说,它们又是非常好的侧面角度的光线。
5、总体布光:这里所说的布光技巧是把整个表演区分成若干个局部各自进行“三点”布光。这种分别处理的技巧使每个位置都有专用的主光、辅助光、逆光照明,形成整体的多主光、多辅助光、多逆光。要是每个人的位置分散,而且头部的活动也有限,那就最容易了。这种简单明了的技巧提供的照明质量是最高的。
三、人像摄影的布光难题
简单点讲就是M档,不用人像,快门速度一定控制在200以内,由于影棚灯的闪光同步率基本都是1/200秒以内,因此快门速度推荐1/160,而光圈则建议用测光表测量,或者自己试几遍,300W-600W全亮的话光圈在F8—F14不等,因此这个没法定值,说完光圈快门还有ISO机子一般的情况下控制在400以内,以免噪点。
基本布光:人像的话常用的是蝴蝶光,蝴蝶光的通常布光方式是主光源在镜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 ,由上向下45°路线投射到人物的面部 ,投射出一个鼻子下方的阴影 ,似蝴蝶的形状,让人物脸部带来一定的层次感。这个比较适用于棱角分明的脸庞,类似于欧美人。
如果想突出艺术效果可以从侧面打一个硬光制造所谓的阴阳脸,然而这种效果相比于户外所谓的阴阳脸区别还是蛮大的。
有时候也可以用正面光斜向下打再加反光板的方式来补掉阴影。也可以在背后做逆光的模拟,方式太多了需要自己去操作。
而布光这种物品学问大了,单由于影响不同就划分为:发灯,背景灯,眼神光,主灯,辅灯,还有反光板的用法也很多,布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三言两语讲不清的,因此的确是需要自己看书,接着去感悟去领会,经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四、3D中该怎样布光
光的设置经过简称为“布光”。虽然说一个复杂的场景由100名灯光师分别来布光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案与效果,然而布光的多少规则是大家都会遵守的。对于室内效果图与室内摄影,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学说就是“三点照明”。
三点照明,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路线。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光灯在1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
背景光:它的影响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布光还有多少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职业经过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定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如果要达到更诚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技巧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完全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影响。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技巧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题到局部、由简到繁的经过。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最终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如果要操真地模拟天然光的效果,还必须对天然光源有足够深刻的领会。多看些摄影用光的书,多做试验会很有帮助的。不同场合下的布光用灯也是不一样的。在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中,为了表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往往会把一些主灯光的颜色设置为淡淡的橘黄色,可以达到材质不容易做到的效果。
说到底,只要多操作、敢于操作,掌握用光的精髓就只是时刻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