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卜昼卜夜的成语典故以及释义“卜昼卜夜”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迷于享乐、不顾昼夜地游玩或宴饮,不务正业。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从典故来源、释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拓展资料。
、成语典故
卜昼卜夜”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晋献公以骊姬为夫人,卜日而葬。卜昼,卜夜,皆吉。”这里的“卜”是指占卜,即通过占卜来选择吉日良辰。后来,“卜昼卜夜”逐渐引申为形容人不分昼夜地沉溺于享乐之中,不思进取。
后世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玩乐、不务正业的人。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小编认为‘长恨歌’里面就有类似的表达,借古讽今,指出统治者若沉迷享乐,必将招致祸患。
、成语释义
词语 | 释义 |
卜昼 | 指占卜白天的吉时 |
卜夜 | 指占卜夜晚的吉时 |
卜昼卜夜 | 原指占卜昼夜的吉时,后引申为不分昼夜地沉溺于享乐或游乐,不务正业 |
、成语用法与例句
用法: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的行为。
例句:
“他整日游手好闲,卜昼卜夜地饮酒作乐,毫无上进心。”
“古人有言:‘卜昼卜夜,终无所得’,劝诫大众要珍惜时光。”
、成语的文化意义
卜昼卜夜”不仅一个简单的成语,更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时刻利用的重视。古人认为,时刻是宝贵的资源,不应浪费在无意义的享乐中。这一成语提醒大众要合理安排时刻,避免因沉迷娱乐而荒废人生。
带提一嘴,该成语也体现了儒家想法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素质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拓展资料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卜昼卜夜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本义 | 占卜昼夜的吉时 |
引申义 | 不分昼夜地沉溺于享乐,不务正业 |
文化含义 | 警示大众珍惜时刻,勤于修身 |
使用场合 | 批评或讽刺沉迷享乐的行为 |
过了解“卜昼卜夜”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领会这一成语的深意,也能从中汲取教训,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职业,避免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