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有话好好说:守护青少年纯净语言空间的关键

网络用语泛滥引发”有话好好说”危机

“小狗”变”修勾”,”姐妹”成”集美”,”YYDS”、”绝绝子”满天飞——当下网络用语泛滥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语言表达。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近2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2%。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话好好说”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保护青少年语言思考进步的必要举措。

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了?部分内容创作者为博眼球而”玩抽象”,平台为流量放松监管,共同导致了网络”烂梗”的泛滥。当这些扭曲的语言频繁出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时,它们已经悄然渗透进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的日常表达中。

“有话好好说”为何如此重要

青少年正处于语言习性和价格觉悟形成的关键期,网络”烂梗”的泛滥会带来多重危害:拉低文化审美、影响表达能力,甚至造成”文字失语”。试想,当孩子们只会用”绝绝子”表达赞美,用”emo”概括心情时,他们的语言天赋和思索能力怎能不被束缚?

“有话好好说”不是要禁止网络用语,而是要回归语言的本质——准确表达想法、传递情感。新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卖萌”等流行语,说明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是完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区分创意表达与低俗恶搞,让语言在创新中传承,而非在扭曲中异化。

多方联动共筑”有话好好说”环境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黑话烂梗。平台作为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审核机制,主动清理不规范内容,别让”烂点当看点”。

家庭和学校同样责任重大。家长应多陪孩子阅读、交流,培养深度思索能力;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正确使用语言。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有话好好说”的成长环境。

语言是思考的外衣,也是文化的载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让我们从”有话好好说”开始,守护青少年的语言空间,培养他们准确、丰富、有深度的表达能力,这才是对他们未来最好的投资。